作为世界上第一位“赛博格”,2022年6月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的离世,也将这个与“科技尽头是永生”相羁绊的科幻概念,再度带入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在成为赛博格之前,彼得是个小有名气的机器人科学家,但2017年这一切都发生转折。当时,他被意外诊断为渐冻症,这是一种比癌症还折磨人的疾病,甚至医生一度告知他只剩下6个月寿命。不愿认命的彼得,决定借助科技的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cyborg):一种半人半机械的肌体状态。
随后的2018年、2019年,他更是多次接受手术,在眼动追踪、语音合成、虚拟化身等技术帮助下对自己进行“机械式改造”。完成了彼得1.0到彼得2.0的进化。术后,《镜报》、《卫报》等媒体称其为全球首个“赛博格(cyborg)”。这个称谓特指用机械和医学手段、调强身体机能。
然而,寄希望通过赛博格问鼎“永生”机会的彼得,还是败给了渐冻症。报道显示,2022年年初,彼得病情恶化,但他告诉媒体,自己将尝试脑机接口等方案,以期重获表达能力。然而2022年6月,在患上渐冻症5年之后,彼得的家人通过Twitter宣布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彼得过世了。此消息一出,瞬间在生物极客群体中引起了“轩然”。
从彼得1.0到彼得2.0,彼得展现出了科技时代下人机混合的新的可能,也带着随之而现的科技伦理问题为将来的人机混合拉开了一个风光、风险并存的序幕。但位列人类金字塔顶层的富商权贵们,对于生命的探索远不止于此。
硅谷最具代表性的投资人之一,硅谷互联网教父、Paypal投资人,彼得 · 蒂尔热衷于尝试各种延长寿命的方法。早在 2006 年,蒂尔就开始投资延长人类寿命的研究。报道显示,蒂尔曾公开承认,为了能活到 120 岁,他每个季度都会花费 40000 美元,从一名 18 岁的年轻人那里获得新鲜血液。 而这是蒂尔的最新尝试之一,他还因此获得了“吸血鬼”的名号。
硅谷另一位生命达人,则是谷歌首席工程师库兹韦尔。他本人对“人体冷冻法”极为推崇,甚至还提前预定人体冷冻,据说花费不下20万美元。事实上,作为一项在极低温度下保存人体,并在未来使其复活的技术,人体冷冻历来不缺忠实追随者。报道显示,截至到2004年初,美国人体冷冻公司就已有650多名富豪会员和59个低温贮藏的病人遗体。
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自2006年发现自己有50%的概率患上帕金森后,就开始着手了解生命科研市场。为此,他联手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投资16亿美元,邀请了全球顶级生物学家成立了生命科学实验室,旗下的风投Google Ventures更是投资了15家生物科技公司,正式对衰老和疾病“宣战”。
相较于换血术、人体冷冻这两项高风险的延寿技术,更加科学的抗衰生物疗法似乎更被富豪们接受。而中国为了实现“长命百岁“的顶级富豪,更是不在少数。2017年,李嘉诚亲自服用体验类似某猫上“竹宏冰纯”生命物质,并感慨“像是回到20岁年轻状态”。其实此前沿物质是近几年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上的常客,科学家们更是将其视为“青春酶”:麻省理工大学、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级学府反复证实,后者可为哺乳类延长30%生命周期,甚至老化进程也得以扭转。
随后李超人大手一挥,将该物质引入国内。据2021年财报披露,当年李嘉诚2500万美元入局,现已年入达到5926万美元,同比增加1300万美元。可谓是吸金惊人!而李嘉诚在生科领域如鱼得水,吸引了更多国内富豪的前仆后继:中国前首富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0亿美元,成立脑科学研究机构;拼夕夕黄峥捐赠1亿元,设立探索生命科学方向的基金……而国内各大企业也闻风而动,类似“竹宏冰纯”前沿物质在某猫平台上也有了高达10万+的簇拥者,其中有九成是出自北上广高净值圈层。
在1984年出版的《机器人革命》中,彼得·斯科特-摩根大胆预言:如果(人类)选择走上‘强化人’的道路,那么人类和机器人就有可能遵循同一条进化路线……如此一来,人类或许有一天能够用更永久的机制取代其过于脆弱的肉体,并将超级计算机当作智能放大器。而后因为身患渐冻症,他阴差阳错中成为了先行者,不过最终彼得未能依靠“赛博格”创造出永生奇迹,生命永远停留在了64岁。
彼得·斯科特-摩根的去世,无疑给了赛博格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真正的“未来之路”又有谁能预料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