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是俄国文学巨匠契科夫的经典作品,在世界短篇小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而今,历经岁月的洗礼,品味人生的深意,才发现他命运的齿轮,其实早已藏在他自己的思维曲线里。
别里科夫是一所中学的希腊语教师,他生性胆小,行为怪癖,喜欢生活在一个“套子”里。
平日里,只要走出家门,别里科夫就将自己全副武装——戴黑眼镜,穿棉衣,套鞋,用棉花塞紧耳朵。
每次乘坐马车,他必定要求车夫支起车篷,拉下帘子,整个人蜷缩在马车一角,生怕途中会发生什么意外。
更加费解的是,为了防止家中进贼,他竟然直接钉死了窗户,除了门之外整个家,严丝合缝。
别里科夫不会煮饭,且工作繁忙,所以他雇佣了一个60多岁的老厨师,为他打理三餐。
实际上,别里科夫所担心的种种情况,到最后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他自己的无端猜忌罢了。
同样,真正拖垮一个人的,多半不是生活滋生的磨难,而是思维里不断涌现的“黑子”。
他认为同事之间的友好相处,就是两个人相对而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聊天也不谈心。
有人好心提醒,他可以和大家一起逛逛街,聚聚会,他却认为维护好关系的方式,只有彼此凝视这一种。
其他老师都认为惩罚太重,而且,当事学生也已承认错误,因此,只是扣了他们的学分。
别里科夫知道后,天天在校长面前不停地抱怨道,对待犯过错的学生只能开除,哪能还有别的选择?
别里科夫很是看不惯,他不仅多次当众指责,最后,竟然直接来到他的寓所,下令让他改正“错误”。
那时的人们已经提倡自由恋爱,不再过分拘泥于传统的阶级观念,而是偏重双方的感情培养。
但是,别里科夫却觉得,这种行为有悖伦理,不合规矩,甚至认为男女之爱应当禁止。
瓦琳卡与弟弟性格相似,活泼,开朗,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感情。
在两人的相处中,瓦琳卡总是有说有笑,满面红光;别里科夫却弓背缩头,畏首畏尾。
同行的老师好意劝慰,骑自行车只是运动娱乐而已,与体统无关,他却怒斥同事的思想有问题。
瓦琳卡看见别里科夫摔下楼梯的窘态,以为是男友不小心而哈哈大笑,却不料伤了别里科夫的自尊,两人的婚事就此作罢。
摔下楼梯后,别里科夫本无大碍,但他坚持斋戒期间吃荤、就医不吉利,因此拒绝任何治疗。
许多时候,所谓的束缚,不过是思想的枷锁;命运的困局,也只是内心自建的牢笼。
虽然他是小说里的人物,但他偏执保守,消耗自我的思维形式,未尝不是现实中的你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