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罗斯巴赫会战将成为普鲁士统治者腓特烈大帝最辉煌的战绩。前文对普鲁士与法国、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实力做了对比。
当年腓特烈二世45岁,刚刚经历了他掌军以来第一次惨败,也将迎来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在这年春天,他闪击波西米亚让奥地利人大吃一惊,在布拉格战役中击败敌人后,开始了对布拉格的围攻;但夏天的战役对他来说是一场彻底的灾难。在距离布拉格40英里处的科林,腓特烈尝到平生以来第一次失败,在他能力有限的兄弟奥古斯都·威廉的指挥下,普军不得不从波西米亚撤到卢萨蒂亚,而腓特烈为了掩盖自己在科林的失误,推卸责任,把威廉作为替罪羊解职。但事实上,腓特烈应该对夏天的失败负有全责,当他的弟弟很明显不能完成任务时,腓特烈应该亲自上阵,力挽狂澜,而不是向他的姐姐抱怨为什么法国,瑞典,奥地利,俄国全来向他进攻。但腓特烈很快就振作起来,并决心通过几场大战解决四面八方的威胁。之后的表现证明了腓特烈正处于将道,精力的巅峰,尽管大多数时间他都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法国,奥地利,俄罗斯从四面八方的威胁,但他从来都是主动出击,寻找敌人的破绽,利用他的内线优势,通过战略和战术上的才华击败对手。通过罗斯巴赫和鲁滕两次大战,腓特烈大帝不败威名又开始伫立于欧洲。
詹姆斯·凯斯是第九任莫里斯卡尔(Marischal)伯爵的小儿子,他从小在苏格兰的彼得海德长大,尽管他们家族信仰新教,但却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在1719年,凯斯参加了詹姆斯党叛乱,不过随着直布罗陀战役失败,他离开了英伦三岛,并在1727年来到俄军中服役,参加了1733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以及和土耳其,瑞典的战争;他在俄军中爬升的很快,到了1747年结束在俄军的服役生涯的时候,已经是俄军的高级将领了,他因为坚决拒绝作为伊丽莎白女皇的情夫而辞职,前往腓特烈的帐下。他的才能和名望很快征服了腓特烈,1747年9月18日,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凯斯逐渐成为腓特烈最信任的指挥官和建议者。他参加了七年战争最初的战役,在罗斯巴赫,他是腓特烈的第一副帅,之后腓特烈让他独立领军,因此未能参加鲁腾会战;但到了1758年春季,经年累月的军旅生涯已经严重破坏了凯斯的健康,再加上他为了治病,又喝了太多的白兰地,又给他带来高烧和痛风,此外他又有哮喘病。因此在曹恩多夫战役中,他并未参加,而是在布雷斯劳养病;但他还是带病参加了1758年10月14日的霍克齐战役,这一次腓特烈致凯斯和其他将军的苦苦哀求于不顾,结果使自己再次落入奥地利人的陷阱;英勇的高地人的最后一役拯救了腓特烈,而他也壮烈牺牲;他阵亡之后尸体并未被普鲁士军队抢到,但奥地利人为其下葬。德国人认为凯斯是腓特烈帐下最伟大的英雄,在彼得海德也有一座他的雕像,纪念从这里走出的苏格兰最出色的将军。
威尔海姆·冯·希特里茨出生于克里夫公国的卡尔卡,其父亲是普鲁士胸甲骑兵第五团的上尉。他父亲于1728年辞世,1734年他来到勃兰登堡-施维特的弗里德里希·威廉那里,他曾是老希特里茨的上校,在他那里找了点事做。在“疯子”弗里德里希·威廉手下混的几年养成了希特里茨放荡不羁的作风,他爱好抽烟,喝酒,玩女人,当然他的马术无人能比;之后他子承父业,参加了普鲁士的骑兵部队,而且是各兵种的骑兵都参加过;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他在一个骠骑兵团担任上尉,然后做了符腾堡龙骑兵团指挥官,5个月之后,腓特烈又让他担任“Rochow”胸甲骑兵团的指挥官(这个骑兵团不久后就改名为希特里茨骑兵团),他参加了七年战争迄今的所有战役,在科林战役中,他率领他的骑兵团一马当先,当骑兵旅长克罗西克(Krosigk)阵亡时,希特里茨迅速接替指挥,打开突破口,为普军创造了获胜的机会;但很不幸的是另一边的骑兵表现只能用灾难形容,因此未能挽回科林战役败局。但希特里茨的卓越表现已经引起了腓特烈的注意,随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指挥风格果断坚决,性格豪爽,因此得到下级的衷心爱戴。在罗斯巴赫,他被授权指挥所有骑兵部队,而他披甲挥剑,策马挥鞭,给骑兵军官们打招呼“我服从于国王,你们服从于我”。他的出色指挥在罗斯巴赫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了年底,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和普鲁士黑鹰勋章,他的晋升速度之快令所有人望尘莫及。
联军对能够战胜腓特烈十分自信,法军在西里西亚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表现出色,取得了大量战役的胜利,不过他们出色的统帅莫里斯·萨克斯大元帅已经离世;奥地利的自信则来源于科林战役。
奥地利元帅查理是特蕾莎女王的小叔,他于1741年在莫尔维茨战役之后,接替了奈伯格元帅。他一心想为莫尔维茨战役的惨败复仇,并且几乎赢下了1742年的查图西茨战役,之后在1745年,他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中担任奥地利军队统帅,再一次被普鲁士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名从维也纳赶来观战的官员痛苦的说“我们在最佳的形势下,遭遇了最惨痛的失败”。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之后,他担任帝国战争会议主席,并对奥地利军队进行大力,全面的改革与整训。他没有参加罗布西茨战役和布拉格战役,但是在伯劳恩元帅伤重致死时,他接替指挥布拉格城内被围困的部队,最后和道恩元帅联手,把腓特烈赶出波西米亚。尽管他并不缺乏个人勇气,并且看起来军事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但他最大弱点是缺乏自信心,他不得不通过花天酒地和交一些狐朋狗友来掩盖这一缺陷;但他放荡不堪的消息也逐渐传到维也纳,这无疑让特蕾莎女王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好在他有他哥哥这个保护伞;不过在鲁腾战役惨败之后,他也被解职,从此再也没统帅过军队。
奥地利军队中最出色的将领,经验丰富,用兵谨慎,策划缜密;在七年战争中为腓特烈带来无尽的麻烦。他第一次统军与腓特烈作战,就在科林打败了此前战无不胜的普鲁士军神,这也是特蕾莎女王即位以来奥地利第一场在大战中获胜,科林战役之后他担任查理亲王的副帅,但鲁腾战役他的建议几乎全部被查理亲王所忽视。鲁腾战役后他接替查理亲王,担任奥军总指挥。
于1735年在奥地利军队首次领军,奥皇查理四世令他克罗地亚的瓦拉斯丁边境地区的暴乱,亲王很出色的完成任务;通过此次行动,他了解到克罗地亚人在正确的指导下,将会是出色的士兵;特蕾莎女王即位以后,看到了他善于和下级军官相处的优点,令他掌管边境地区的军事;他的地区为帝国奉献了1/3的克罗地亚壮丁,并把他的军事特区描述为帝国王冠上的无价之宝;1757年1月,特蕾莎令他掌管帝国联军,不过这支军队直到当年9月才组建完成,尽管作为边境长官表现出色,但他实在不适合统军打仗,罗斯巴赫战后,他告老还乡。
他是法国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家族的后裔,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依靠溜须拍马而不是战功博得了路易十五的信任,到了1757年,他成为了弗兰德斯和艾诺省的总督;在罗斯巴赫遭遇波旁王朝历史上最耻辱的失败后,被派到西欧战场对抗汉诺威和其盟友,在1758年的卢特贝里(Lutterberg)战役中,他打败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布伦瑞克的联军,因此路易十五晋升他为元帅;1759年他负责指挥防御英军登陆,1761年他被任命为下莱茵河法军的指挥官,并在瓦林豪森(Vellinghausen)战役中失利,1762年他的部队和埃斯利斯元帅会师,坚守待命直到战争结束;他被看做一个怯懦的,犹豫不决的将军,之所以能够身居法兰西元帅之高,完全因为他和路易十五的两任情妇蓬巴杜和杜巴利的关系。
罗斯巴赫战役法国-帝国联军总指挥:萨克森.希尔德伯豪森亲王元帅;副总指挥:索比斯中将。总计: 62个步兵营, 82个骑兵中队, 45 门野炮(33 门属于法国, 12 门属于帝国联军) 共计41000人。
普军、奥军的各团命名方式一般是根据指挥官名字命名,所以如果不是文中特意提到的,就写出英文来。法军的本土步兵团一般都是根据组建地命名,如皮埃蒙特第四步兵团,诺曼底第五步兵团,相对翻译要简单点,当然有个别番号,如在北美很著名的王后步兵团。爱尔兰团是根据指挥官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