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强烈谴责叙利亚胡拉镇袭击事件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安理会27日发表媒体声明,强烈谴责发生在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胡拉镇的袭击事件,重申叙所有各方必须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活动。

声明说,发生在胡拉镇的袭击涉及叙政府对居民区进行大炮和坦克轰击,安理会谴责近距离射杀平民和严重的身体虐待。如此残暴地对平民使用武力违反了相关国际法,也违反了叙利亚政府根据安理会相关决议作出的停止一切暴力活动的承诺。

据了解,安南将于28日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访问,并计划于30日向安理会进行汇报。

20岁嫁给如今的泰国国王生下儿子她的黑历史一大堆

泰国王室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他们的国王在1932年前是拥有专制权力的统治者。

1932年,泰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此后历代国王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

不过,自2006年政变后,泰国王室实际上又重新控制住泰国的军政大权,很戏剧性。

老泰王普密蓬于2016年10月13日在曼谷诗里拉吉医院去世,享年88岁。

于是,11月29日,泰国国家立法议会主席蓬贝宣布,泰国王储哇集拉隆功将继承王位,为泰国新国王。 12月1日,泰国哇集拉隆功王储完成即位仪式,正式成为泰国新国王。宫务处当天傍晚公布称,从12月2日开始,尊称王储为十世王哇集拉隆功陛下。

新泰王与老泰王不一样,他有很多八卦,也没有老泰王那么受国民的尊重和喜爱。

哇集拉隆功与自己的父亲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专一的人,他有过几次婚姻,有过几段风流韵事。

蒙西拉米·玛希敦·纳阿育他耶王储妃出生于1971年12月9日,比哇集拉隆功小了整整20岁。

年轻、貌美,又有心机,于是,她成功了,2001年王妃在暖武里府王宫与集拉隆功同居。

王妃运气不错,2005年2月14日,官方宣称蒙西拉米怀孕。2005年4月28日被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授予皇家头衔,飞上了枝头成了凤凰。

被授予皇室头衔后一日,蒙西拉米通过剖腹产在西里拉吉医院生下儿子提帮功王子。

2014年12月12日,泰国王室发表声明,蒙西拉米王储妃请求其丈夫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允许其放弃王室头衔。

再到后来,蒙西拉米被废的消息到处都是,而她也慢慢消失在众人眼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联合国未查明胡拉惨案真凶

新华社日内瓦6月27日电叙利亚国际调查委员会27日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胡拉惨案报告称,真凶尚未查明,亲政府民兵、反对派和外国势力均不能排除嫌疑。

报告表示,惨案有可能是哈民兵或胡拉当地其他亲政府势力在政府军默许下制造的,也可能是武装为升级冲突、惩罚政敌而为,同时不排除来历不明的外国势力制造惨案的可能性。

报告指出,由于各方提供的信息往往相互冲突,目前无法确认真凶,事实有待进一步查证。

安理会就叙利亚胡拉惨案紧急磋商 强烈谴责袭击

中新网5月28日电 综合消息,安理会5月27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对25日叙利亚中部胡姆斯省胡拉镇上百人死亡的事件进行闭门磋商,并发表媒体声明对这一事件表示严厉谴责。潘基文秘书长、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安南以及联大主席纳赛尔已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起严重暴行。

潘基文和安南共同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发生在胡拉镇的杀戮事件。联大主席纳赛尔也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起“残暴的屠杀”。

潘基文和安南的联合声明指出,这起令人发指的残酷罪行涉及不加区分和不成比例地使用武力,公然违反了国际法以及叙利亚政府所做的停止在人口集中地区使用重型武器和停止一切形式暴力的承诺。声明“要求”叙利亚政府遵守承诺。潘基文和安南对受害者的家人和伤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对叙利亚平民缺乏保护表示严重关切。

安理会27日下午在纽约总部进行紧急闭门磋商后,发表了一份媒体声明,对这一事件表示严厉谴责。安理会在声明中要求各方立即停止暴力行为,并称“一定要对那些对暴力事件负责的人绳之以法”。

联合国表示,在胡拉地区袭击事件中,有108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49名儿童和34名妇女。

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的观察员7月26日已在当地证实,看到了约百名死者的遗体,其中包括妇女和数十名儿童,年龄最小的死者还不到十岁。在对现场的弹药残留物进行检查后,观察员确认,胡拉镇的一个居民区遭到了大炮和坦克的轰击。

叙利亚政府否认对杀戮事件负责,称有情报显示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袭击,是恐怖组织所为,表示叙军事司法委员会将就此展开深入调查,可能在三天内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俄罗斯帝国最高统帅部历任总参谋长一览有一人大家耳熟能详

第一任尼古拉·亚努科维奇中将(在任期间获晋为步兵上将),1868年生人,1914年7月19日至1915年8月18日在任,毕业于米哈伊洛夫斯基炮兵学院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亚努科维奇军职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争部的行政岗位,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并一度担当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的院长,但因缺乏实战及指挥经验而遭到旁人的冷嘲,传言他能够位居高位的原因是他曾作为皇宫卫队队长时得到尼古拉二世的青睐,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后出任高加索地区总督,俄国二月革命后因同尼古拉二世非同寻常的交情而被捕,由莫吉廖夫押往彼得格勒(现圣彼得堡)途中被看守杀害。

第二任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步兵上将(在任期间获晋为沙皇上将侍从官),1857年生人,1915年9月18日至1917年4月1日在任,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阿列克谢耶夫曾参与俄土战争和日俄战争,一战爆发后历任西南前线参谋长、西南前线总司令、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俄国二月革命时曾建言尼古拉二世退位来保留君主制,俄国临时政府时期曾短暂出任俄军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第七任总参谋长(第二次出任),他竭力主张俄军对布尔什维克势力的打击,十月革命后逃至新切尔卡斯克建立反苏维埃政权的阿列克谢耶夫军官组织,这一组织也被认为是后来白卫军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白卫军领袖之一的阿列克谢耶夫,与俄国临时政府最高统帅拉夫尔·科尔尼洛夫以及哥萨克首领阿列克谢·卡列金并称为白色事业三巨头,1918年在伏尔加地区同红军作战当中因心脏病发作而死,阿列克谢耶夫的继承人则是大名鼎鼎的邓尼金。

第三任瓦西里·古尔科骑兵上将,1864年生人,1916年11月10日至1917年2月17日在任,毕业于俄罗斯帝国为贵族和高级军官子女们设立的佩吉军团军校,瓦西里·古尔科的父亲是约瑟夫·古尔科陆军元帅,他被认为是俄土战争期间表现最为突出的俄军指挥官之一,而瓦西里·古尔科本人也堪称实战经验丰富,第二次布尔战争中曾作为俄国志愿军一员同英军作战,日俄战争中负责指挥一个哥萨克骑兵旅,一战期间历任第一骑兵师、第二军、第六集团军的指挥官,短暂出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后就任西线总司令,后因表现出对君主制的支持而被俄国临时政府解除职务并被关押,后流放至英国,最终定居在意大利,于1937年在罗马病逝。

第四任弗拉迪斯拉夫·克莱姆博夫斯基步兵上将,1860年生人,1917年3月11日至1917年4月5日在任,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军事学校和亚历山大第三军事学校,克莱姆博夫斯基在日俄战争期间指挥第122步兵团英勇作战曾两次负伤,一战期间历任第10军参谋长、第9步兵师师长、第5军军长、第11军军长、西南前线参谋长、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助理等职,1917年3月短暂就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之后重新回到野战部队但在雅各布斯塔德、里加均遭遇了失败的军事行动,俄国临时政府时期曾被拟任为俄军总司令,但遭到了克莱姆博夫斯基的拒绝,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并从事研究总结一战的战史,1920年因被怀疑在苏波战争中协助波兰人而被捕,同年7月19日在莫斯科布提尔卡监狱身亡,一说为绝食自尽,另一说为遭到处决。

第五任安东·邓尼金中将,1917年4月5日至1917年5月31日在任,毕业于基辅军事学校,虽然邓尼金也曾就读于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但他因个人原因拒绝了毕业,日俄战阵时期指挥第17步兵团,一战期间历任基辅军区参谋长、第8军军需官、第4步兵师师长、第8集团军指挥官、最高统帅总参谋长等职,俄国二月革命后因支持最高统帅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试图推翻新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而遭到逮捕,十月革命后逃亡俄国南部同阿列克谢耶夫等人组建了白卫军,在阿列克谢耶夫死后出任总司令一职,这支部队以忠于保皇派的军官为骨干,并试图打垮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在协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下一度拥兵15万,甚至攻占了距离莫斯科只有200公里的图拉地区,但在这之后白卫军就遭到名将亚历山大·叶戈罗夫和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的毁灭性打击,连续的军事失利使之邓尼金被迫将领导位置让给被称为“黑男爵”的彼得·弗兰格尔,自己则长期流亡国外,二战期间法国沦陷曾被德国俘虏,但德国人对其兴趣不大而将其释放,战争结束后移居美国,1947年8月7日在密歇根州安娜堡去世,生前写有《俄国内乱史》《俄国军官之路》等书,2005年10月3日,根据邓尼金女儿玛琳娜·邓尼金娜的请求,在得到普京总统的同意后,邓尼金被归葬于莫斯科顿河修道院墓园。

第六任亚历山大·卢科姆斯基中将,1917年6月2日至1917年8月30日在任,毕业于尼古拉耶夫军事工程学院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总参谋部动员处处长、军事部办公厅主任、战争部长助理、第32步兵师师长、第10军参谋长、最高统帅部军需长、第1集团军指挥官、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在卢科姆斯基的倡导下俄国对《征兵法》进行了修改,使之俄军在战时兵员储备方面达到了良好状态,并且在任战争部长助理期间十分重视机场建设和飞机装备,1916年5月22日指挥第32步兵师在短短16天内就击溃了奥匈帝国6个师,并虏了729名军官和28021名士兵,俄国二月革命后因同情尼古拉二世而遭到逮捕,十月革命后逃脱前往俄国南部并出任白卫军参谋长一职,从1920年开始作为白军总司令彼得·弗兰格尔的代表,常驻协约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司令部,直至最终白军战败,之后又投靠沙皇尼古拉一世之孙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一直从事着反苏维埃的相关活动直至1929年大公去世后,卢科姆斯基才完全告别政治活动,1939年在法国巴黎去世。

第八任尼古拉·杜霍宁中将,1917年10月10日至1917年11月3日在任,毕业于亚历山大第三军事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基辅军事学院教官、第3集团军军需长办公室高级副官、第165步兵团团长、西南前线军需长助理、西南前线军需长、西南前线参谋长、西线参谋长、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等职,前任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因受科尔尼洛夫叛乱事件影响而被迫辞职,但推荐了杜霍宁接替他的职务并得到俄国临时政府的同意,十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领导人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逃亡国外,杜霍宁成为了俄国临时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对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和红军总司令克雷连科所提出的退出一战的要求言辞拒绝,当时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的各国均发表声明列宁等人无权干涉俄国是否退出一战,俄军必须参战且必须听从杜霍宁的命令,但面对大势已去的局势杜霍宁也有心无力,在苏维埃即将夺权前他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是释放囚犯,包括邓尼金、卢科姆斯基、科尔尼洛夫等保皇派军官借此机会逃亡俄南部组建了白卫军,而杜霍宁被苏维埃政权俘虏后,在克雷连科的命令下于1917年12月3日这天被刺刀刺死,并且对其尸体进行了侮辱性的打靶练习。

第九任米哈伊尔·季捷里赫斯少将,1917年11月3日至1917年11月7日在任,毕业于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季捷里赫斯的远祖是来自波希米亚的德意志人,历任基辅军区参谋长副官、总参谋部动员处处长、第3军参谋长、俄罗斯远征军(塞尔维亚)指挥官等职,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先后任命为战争部长和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仅仅当了4天的总参谋长就因十月革命的爆发而下台,在捷克军团的邀请下前往西伯利亚出任该军团参谋长一职,捷克军团全称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成立于1914年8月14日,由一群与协约国协同作战的捷克族裔和斯洛伐克族裔志愿兵组成,一战期间隶属于俄第11集团军,最多时拥兵4万余人,十月革命后因为拒绝交出武器而与苏维埃政权决裂并最终发动叛乱,在季捷里赫斯的指挥下一度占领了西伯利亚所有大城市,但这之后季捷里赫斯因与高尔察克爆发争执而离开俄国,一直居住在当时俄国人口众多的中国城市哈尔滨,1922年6月还出任了阿穆尔河沿岸临时政府总统职务,这也被认为是白军势力领导下的最后一个政权,但该政权很快就在红军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瓦解, 季捷里赫斯被迫再次流亡中国,1937年9月9日在上海病逝。

第十任米哈伊尔·邦奇-布鲁耶维奇少将,1917年11月7日至1918年2月在任,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尼古拉总参谋部学院,历任第176步兵团团长、第3军军需长、第6军参谋长、北线参谋长、普斯科夫卫戍区司令、莫吉廖夫卫戍区司令等职,同大多数俄国贵族军官不同的是,邦奇-布鲁耶维奇早在二月革命期间就同布尔什维克势力保持有接触,以至于十月革命爆发后成为第一个站在苏维埃政权一方的原俄罗斯帝国高级将领,还因此获得了“苏维埃将军 ”这样一个绰号,这其中很大原因也在于邦奇-布鲁耶维奇的哥哥弗拉基米尔·邦奇-布鲁耶维奇是列宁的私人秘书这层关系,邦奇-布鲁耶维奇在苏维埃政权中出任红军总司令克雷连科的参谋长,但因与高层间的不和而被迫离职,之后一直从事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在他的运作下还设立了大地测量局和国家航空摄影技术局,1931年2月21日一部分曾在原俄罗斯帝国服役的红军军官发动叛乱,包括邦奇-布鲁耶维奇在内3000多名原俄罗斯帝国军官受牵连被捕,其中有1000人惨遭处决,好在与领导人关系密切的哥哥从中协调,使之邦奇-布鲁耶维奇最终被无罪释放,甚至成功躲避了之后更为恐怖的大清洗运动, 最终衔至苏联陆军中将,1956年在莫斯科病逝。

1915年10月,从左至右依次为:最高统帅部军需长尼古拉斯·普斯托沃伊坚科、沙皇尼古拉二世、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

俄罗斯帝国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为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的三号舰,一战期间被德军俘获,德国战败后被转交给英国,十月革命后为支持反对苏维埃的白军势力,英国将该舰交由白军,并被重新命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号,这一命名就是源于第二任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他也是任职时间最久的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曾两次出任共计571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以为泰王5任妻子个个貌美如花后看见泰国总理夫人都沉默了

古往今来,世界上有千姿百态的美人,各国美女皆有其特色,尤其是娱乐圈,更是美女聚集地,什么类型的美女都可以找到,足以让人挑花了眼,也评不出哪位是最漂亮的。

但真正能够经过岁月沉淀的美女却少之又少,她们的容颜虽然衰老了,但自身的气质却如美酒一般因年深日久越发醇香。真正的美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只会光华内敛,但依然耀眼璀璨,与众不同,但气质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有那么多的美女都只是空有其表。

在疫情期间被泰国民众广泛议论的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如今带着自己的二十多个妃子在德国酒店度假。说到泰王哇集拉隆功,2019年5月4日上午,泰国举行泰王加冕典礼,就在本月,哇集拉隆功和曾经的空姐、现在的王室卫队保镖苏提达成婚,这是哇集拉隆功第四次结婚。

7月,玛哈·哇集拉隆功在其67岁的生日宴会上,迎娶小其33岁的女友,并册封其为“贵妃”,这是自1932年以来,泰国王室首次公开承认一夫多妻制,此后泰王纳多个妃子。

1977年,当时还是王储的哇集拉隆功迎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颂莎瓦丽王妃,可惜这段婚姻几年后就结束了,但此时哇集拉隆功和YuvadhidaPolpraserth在外同居多年,已经生有四子一女。

2001年,哇集拉隆功和蒙西拉米·玛希敦·纳阿育他耶王储妃结婚,2014年,哇集拉隆功跟第三个妻子离婚,然后就有了现在的第四任妻子苏提达,再加上后来被封为“贵妃”的诗妮娜,泰王已经有了五任妻子。

不过这位贵妃已经在2019年10月21日被废除了,泰国王室宣布,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功决定剥夺王妃诗妮娜的所有皇室和军事头衔,因其“对国王不忠”,且“因个人野心违反王后苏提达命令”。

此时泰王身边只剩下了第4任妻子苏提达,能够当上王后的颜值自然不会差,尤其是第三任妻子西米拉王妃,五官精致立体标准的美人相,而能够让泰王破例封为“贵妃”的诗妮娜更是气质出众。

虽然泰王5任妻子个个貌美如花,但泰国总理夫人却是真正的高级美!目前泰国总理是巴育詹欧查,早在前任泰王时期,巴育已经身兼要职,2014年5月巴育宣布发动军事政变,不久后当上了总理。

妻子娜拉蓬曾一直在朱拉隆功大学英语专业担任副教授,随巴育出任陆军总司令巴育,自己也成为了陆军妇女公会会长,在巴育宣布政变后,娜拉蓬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从朱大辞职,站在丈夫的背后全力辅助。

虽然如今的她已经65岁了,但娜拉蓬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好。在每次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娜拉蓬都会盛装出席,跟在丈夫后面,气质如兰,低调委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位优秀的贤内助。这位曾经的美女教授多年来气质未变过,优雅随和,在各国夫人的会面中,娜拉蓬的气质从未输过,穿着得体,有一种教书育人的气质,她总是更吸引注意的那一个。

巴育能够成为泰国总理,这离不开娜拉蓬的鼎力支持,当然这也是夫妻同心所带来的婚姻美好,娜拉蓬可以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全心全力支持丈夫,让丈夫功成名就,这样的气魄和气度不愧是泰国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恍如隔世!46岁老将再战中国队曾在世乒赛淘汰刘国梁认识吗?

乒乓球WTT布达佩斯支线赛已进入尾声,北京时间7月21日下午,一场非常有意思的看点拉开了帷幕,那就是国乒男双组合林诗栋/徐瑛彬对决塞尔维亚的卡拉卡塞维奇/皮斯特耶,而焦点人物则是46岁老将卡拉卡塞维奇。

为何?此人在90年代的时候曾一战成名,在世乒赛上淘汰刘国梁,后来一直驰骋赛场,现在当上了本国乒协主席也仍然亲自参加比赛,真是老当益壮!不过这次比赛卡拉卡塞维奇和搭档大比分0-3惨败,单局1-9被暴击,最后笑嘻嘻地结束战斗:

1975年出生的卡拉卡塞维奇是前南斯拉夫、后塞尔维亚男乒的明星运动员,左手横拍、梁满反胶弧圈球打法的他反手天赋异禀,经常能打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球,但是其他技术环节水平一般,据说训练也不怎么刻苦,所以没能取得好成绩。

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的时候,刚夺得奥运2金的刘国梁来势汹汹,准备冲击大满贯头衔,结果第二轮就输给了卡拉卡塞维奇,爆出了一个超大冷门,但此战几乎成为了这位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唯一的高光时刻。

作为比刘国梁还要大的运动员,卡拉卡塞维奇在塞尔维亚没有任何竞争压力,所以一直参加比赛直到现在。本次WTT支线赛,卡拉卡塞维奇搭档皮斯特耶一路过关斩将杀入男双半决赛,迎战21岁的徐瑛彬、17岁的林诗栋。

比赛开始后,国乒小将年富力强,而卡拉卡塞维奇在场上依旧显得潇洒无比,赢不赢球是一回事,动作好看是另一回事,关键还得要帅,结果他就在一顿骚操作中节节败退,随即以7-11输掉首局。

第二局塞尔维亚组合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没过5,很快便被国乒小将11-5拿下,大比分0-2落后被逼入了绝境。第三局徐瑛彬/林诗栋上来就9-1领先,卡拉卡塞维奇见此惨状连自己都笑出了声,随后愉快地和晚辈们打起了表演,最终3-11败北,大比分0-3被横扫淘汰。

比赛结束后,双方非常愉快地握手,毫无竞技体育剑拔弩张的氛围——像卡拉卡塞维奇、倪夏莲这样的老将早已不在意比赛的输赢,重要的是享受那种追求自己爱好的快乐:那么各位认识卡拉卡塞维奇吗?你对他有什么印象?欢迎大家留言写出自己的回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少年飞6000多公里见16岁女网友 求爱遭拒竟残忍将其杀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社交网络交友已经变得很常见,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能够找到另一半。前一段时间,俄罗斯一名少年飞了3900英里(约6300公里)去见女网友,求婚遭拒后竟然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16岁的男孩基里尔·沃尔斯基(Kirill Volsky)来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他在网上认识了同为16岁的女孩克里斯蒂娜·卡姆拉耶娃(Kristina Khamrayeva)。今年八月份,沃尔斯基告诉自己的母亲,他要去同学家小住,其实则是坐飞机前往3900英里(约6300公里)外的莫斯科见卡姆拉耶娃。

当见到卡姆拉耶娃以后,沃尔斯基又对其撒谎,称自己和母亲来莫斯科是参加一位亲戚的婚礼。两人见了几次面,但是沃尔斯基并不开心,因为卡姆拉耶娃没有把心思花在他身上而是经常和朋友出去玩。

之后,沃尔斯基向卡姆拉耶娃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他希望能够娶对方为妻并一起生孩子。但是,却遭到了卡姆拉耶娃的拒绝。

当地警方表示,沃尔斯基一怒之下在莫斯科的一套公寓内将卡姆拉耶娃杀害,并将其遗体丢弃。卡姆拉耶娃失踪以后,警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在盯上了沃尔斯基以后,他刚开始否认自己和女孩的失踪有关,警方最终通过测谎仪确定他就是凶手。

沃尔斯基承认了自己杀害卡姆拉耶娃的罪名,然而时间过去了两个月,卡姆拉耶娃的遗体还是没能找到。沃尔斯基将面临审判,他的母亲要求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