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27位元帅

纳粹德国从1933年至1945年,共任命了27位元帅,包括1位帝国元帅、19位陆军元帅、5位空军元帅和2位海军元帅。

德国空军总司令,纳粹党的二号人物,1940年7月19日成为德国唯一一位帝国元帅,在1941年鲁道夫·赫斯叛逃英国后,戈林成为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1945年4月底,因为“叛国罪”被希特勒解除一切职务,后被美军俘虏,在纽伦堡第一场审判时坐在了首席被告的位置,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纽伦堡审判被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5日,戈林在行刑前几小时用偷带进来的毒药自杀,终年53岁。

国防军高级将领,1936年4月20日晋为陆军元帅,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第一位元帅,也是唯一一位战争部长。1937年,由于担心希特勒的战争野心会把德国拖入深渊,国防军准备阴谋废黜希特勒,但是纳粹党抢先一步,诬陷布伦堡的第二任妻子是,布伦堡不得不辞职,次年,希特勒又通过不光彩的行为逼迫陆军总司令冯·弗里奇男爵辞职,他成立最高统帅部,获得了军权,逼迫国防军向他效忠。1945年5月,布伦堡被盟军逮捕,1946年3月14日,在纽伦堡美军监狱中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8岁。

1938年成为陆军总司令,领导了德国对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和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全部作战,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1941年12月,因为攻略莫斯科失败,布劳希奇被迫辞职,此事成为国防军与纳粹党蜜月期结束的标志。1945年布劳希奇被英军俘虏,1948年10月18日,作为证人出席纽伦堡审判时因心脏病在汉堡战俘营去世,终年67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1941年担任巴巴罗萨计划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占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1941年12月因为攻略莫斯科失败而被解职,1942年成为蓝色方案中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和B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7月,因与希特勒作战意见相左再次被解职。1945年5月5日,在基尔附近的公路遭遇盟军空袭,抢救无效于当晚去世,终年65岁。

1940年7月19日获得元帅衔,成为希特勒的高级参谋,参与指定了希特勒的全部作战计划,并坚守在柏林总理府地堡直到1945年4月下旬,随后前往邓尼茨处,1945年5月8日代表最高统帅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纽伦堡审判时被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行刑,终年64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曾参与进攻波兰、法国、苏联的作战,1941年12月博克被解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之后,克鲁格接任。1944年受720事件影响,8月19日克鲁格在凡尔登附近的森林服毒自杀,终年62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担任巴巴罗萨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军围困列宁格勒,1942年初因为进攻列宁格勒不利,被希特勒解职。1945年5月被美军逮捕,1956年4月29日病逝,终年80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是德军进攻南斯拉夫的主要指挥官之一。1942年成为德国A集团军群司令,进攻高加索地区,因为未能按期占领油田被希特勒解职.1945年被美军逮捕,1952年获释,1971年8月17日去世,终年91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是进攻波兰和法国的主要指挥官之一,1941年成为巴巴罗萨计划中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参与了基辅会战,此事成为二战史中最具争议的线月因为主张从罗斯托夫撤退而被希特勒解职。1942年3月,伦德施泰德再次获用,成为德军西线总司令,诺曼底之后曾被短暂的解除职务,1945年3月被正式撤职,5月被美军俘虏,1949年获释,1953年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8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1942年因为反对希特勒的政治态度被解职,1944年谋划并参与了720事件,事败后,8月7日被绞死在秘密监狱中,终年63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1941年底接替被解职的伦德施泰德成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1月17日因病去世,成为德国所有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人,终年58岁。

1942年6月30日晋升元帅,曾接替被解职的勒布成为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继续围攻列宁格勒。1944年因无力阻挡苏军反攻被希特勒解职,1945年被美军俘虏,1948年获释,1968年5月25日病逝,终年87岁。

1942年7月4日晋升元帅,是德军在苏联战场上机动部队的指挥官,参与了巴巴罗萨计划和蓝色方案,被誉为是德军中最具才华的将领。1944年初因为反对希特勒的坚守命令被解职,1945年被盟军俘虏,纽伦堡审判时被判处监禁18年,1953年被提前释放,之后写回忆录,分锅给希特勒,不承认国防军在军事上的失败,1973年6月11日病逝,终年86岁。

1942年6月22日晋升元帅,他是颇具争议的人物,被誉为沙漠之狐,德军非洲军团司令,战术大师,主要战场是在北非对抗蒙哥马利,取得了托布鲁克战役的胜利,距离苏伊士运河只有一步之遥,被后世历史学家认为是纳粹德国最接近胜利的一刻。隆美尔虽然不认同希特勒的做法,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誓言,但也半推半就的参与了720事件,事败后,为了不连累家人,隆美尔选择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自尽,终年53岁。希特勒对外宣称是因为心脏病去世,并为他举行了国葬。顺便说一句,给隆美尔送去毒药的就是1944年4月30日在总理府地堡自杀的布格多夫。

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因未能抵挡苏军的进攻于6月28日被解职,1945年3月被重新启用。5月7日,布施向英军投降,7月17日因心脏病病逝于战俘营,终年60岁。

1943年1月30日晋升元帅,是德军最有名望的装甲兵司令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由装甲集群司令晋升的元帅。1944年因反对希特勒的坚守计划,与曼施坦因一起被解职。1945年被盟军俘虏,他的命非常不好,大多数向盟军投降的将领后来都被提前释放,但是克莱斯特却被盟军移交给南斯拉夫,又被南斯拉夫移交给苏联。1952年被判处10年监禁,1954年11月13日因病死于苏联监狱,终年73岁,是死于苏联监狱的德军最高军衔者。

更具争议的人物。1942年秋天保卢斯成为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斯大林格勒,同年年底,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希特勒下令不许突围不许投降,1943年1月31日晋升保卢斯为元帅,希望他能为了荣誉自杀,但是保卢斯最终向苏联投降,成为苏军俘虏的德国的第一个元帅。希特勒知道后勃然大怒,但为了宣传,对国内隐瞒了保卢斯投降的事实,为了振奋人心,为他的“殉国”举行了国葬,大多数将领都认为保卢斯死在了斯斯大林格勒,1945年保卢斯成为苏军劝降的宣传工具,录制录音向德国播放,引起轩然,纽伦堡审判时又作为证人出场。1953年保卢斯被释放,随后一直生活在东德,因为上述原因,与昔日所有同僚都无来往,1957年2月1日因长期患病,在孤独中去世,终年67岁。

1943年1月30日晋升元帅,1943年7月因为下令缩短防线,被希特勒解职,几个月后又获启用,但因为他信奉天主教,具有教会背景,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纳粹党的重用。1945年3月被最终撤职,5月被美军俘虏,1948年获释,1954年9月27日病逝,终年73岁。

1944年3月1日晋升元帅,是德国在战争后期的最主要的指挥官,多次奔波与东西战线日,鲁尔区失手后自杀身亡,终年54岁。

1945年4月6日晋升元帅,是德国所有陆军元帅中最晚晋升的人,成为奥德河集团军群司令,刚获晋升,便被迫向苏军投降。战后作为战犯被苏联监禁10年,1955年获释去西德,1957年又因杀害德国东线岁。

戈林的副手,1933年成为航空部国务秘书和空军装备部主任,对德国空军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40年7月19日,法国投降后被晋升元帅,负责空军生产。米尔希的父亲是犹太人,他为了获得纳粹党的信任,不惜宣称自己是他母亲的私生子。纽伦堡审判时被判终身监禁,1954年1月被获释,1972年1月25日去世,终年80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参与了对波兰、法国的战斗,并指挥了不列颠空战和巴巴罗萨空中行动,之后成为南方战区总司令,指挥了地中海和北非战场的德军行动,在意大利抵挡盟军的进攻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5月凯赛林向美军投降,1952年被释放,1960年7月16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5岁。

1940年7月19日晋升元帅,曾担任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德军空军指挥官,参与了对波兰和法国的战斗,也是未实施的海狮计划的空军主要指挥官。1944年9月施佩勒被希特勒解职,1945年被美军逮捕,纽伦堡审判时被无罪释放,1953年4月2日在慕尼黑病逝,终年68岁。

曾参加对波兰、法国、南斯拉夫、巴巴罗萨、蓝色方案等战斗,是德国空军对地面支援的专家,被曼施坦因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杰出的空军将领之一。1943年2月16日晋升空军元帅,1944年因患脑癌晚期退入后备役,1945年7月12日病逝于奥地利,终年50岁。

1945年4月26日晋升为空军元帅,是纳粹德国最后一任空军总司令,他和他的下手兼情人(待考)汉娜·莱契参与了对戈林和希姆莱的免职行动,1945年5月8日格莱姆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5月24日在萨尔斯堡战俘营吞自杀,终年53岁。

1939年4月1日晋升海军元帅,实际领导德国海军长达15年,对德国海军的影响非常巨大,是未实施的地中海方案的设计者。1943年2月因与希特勒产生分歧主动辞职,纽伦堡审判时雷德尔被判处终身监禁,1955年获释,1960年11月6日病逝于基尔,终年84岁。

1943年1月30日晋升海军元帅,是德国潜艇狼群战术的设计者,德国潜艇部队的最高指挥官。1943年2月接替雷德尔成为海军总司令。1945年4月20日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同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根据遗嘱,邓尼茨成为纳粹德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6年10月纽伦堡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56年获释,1980年1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89岁。

博克之死:军事才华杰出却对希特勒太愚忠!妻女成了“陪葬品”

1945年5月5日,欧洲战火已经进入尾声了,但德国本土的战斗仍在零星持续着!这一天,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基尔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闪电般地飞驰着。

这辆汽车里面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纳粹德国的著名元帅:费多尔·冯·博克和他的妻女。此时在博克看来,纳粹德国事实上已经完全战败了!而他当时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家人。

但也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这一天博克全家却未能逃过一劫:天上突然出现了几架英军的轰炸机,他们发现博克将军的汽车后便一头俯冲下来发起了攻击。

这次空中袭击精确且致命:博克将军夫人和女儿当场被炸死,而博克本人也受了重伤。随后,闻讯赶来的救援人员七手八脚地将博克送到附近的一家海军医院进行抢救。但最终,博克经抢救无效还是于当晚死去。

博克作为一名战功卓越,威名赫赫的德国陆军元帅,谁都没有想到他会在战争结束前几天,竟以这样悲惨的方式死去!就连他的妻女也成了可怜的战争陪葬品。

1880年12月3日博克出生于德国勃兰登堡省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曾经官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虽然博克出生时他的“贵族家庭”已经没落,但是他依然凭借着祖辈的荣耀和传统,天生就带有一种普鲁士贵族特有的高傲和气质。

而博克早年求学的地方是一座日式军事学堂:柏林“大光野”。在学校里博克的思维就十分活跃,他拥有过人的学习天赋,并先后学会了英、法、俄三门外国语言。

博克的口才也是十分优秀的,毫不夸张地说:博克的演讲才能绝不会比希特勒逊色多少,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次,在德军参谋部发布的一次召军动员大会上,安排好的演讲者却由于临时有急事,不能按原计划出席。当时博克只是听众当中的一员,结果身材瘦小的博克自告奋勇临时顶了上去。

他的演讲有激情又有哲理!一下子便把整个会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了。此后,博克的演讲才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人们形容他的演讲:就像是一把烈火,往往会燃烧起听众们心中的激情!就像是“奥得河畔科斯琴的圣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博克一直都是作为低级军官存在着,因此他的军事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他在工作方面的认真态度,还是得到了上级的一致肯定。战争中博克也因此获得过铁十字勋章,而且战后他得以留在10万德军中继续任职。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希特勒上台的话,博克极有可能一辈子顶多就是一个中级军官“碌碌无为”。 在希特勒上台后,这位纳粹头目也急需那些容克贵族军官们的支持!而博克当时强烈认同希特勒的政策主张,因此他逐渐得到了希特勒的青睐和重用。

是希特勒,给了博克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一点博克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因此,虽然博克本人并不赞成纳粹的很多屠杀政策,但他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认为自己身为一名军人,就应该不过问政治,只管打好仗就是了。

1938年3月,希特勒正式授予博克德国上将军衔,同一年博克指挥德军第8集团军进军奥地利。但当时对于德军推行的闪电装甲战,其实博克一开始是很反感的!他甚至还因此和古德里安发生过争吵。

不过即使博克再怎么反对,他依然还是严格执行总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在进攻波兰的战役中,博克元帅指挥德国3集团军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一举攻克了波兰北部,全面打通了从东普鲁士到德国本土的道路。

1940年法国战役中,博克元帅没有选择从法军的正面攻击,而是率部从比利时方向发起攻击。他的行动让法军很快出现了混乱,法军主力不得不向比利时方向转移,从而给其他方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的进攻条件。

英法联军大溃败后,博克率部又快马加鞭攻克了敦刻尔克海滩,同时俘虏了4万法军。这一系列战役取得的巨大胜利,也让希特勒对博克更是器重!

但苏德战争的爆发,却成了博克元帅的“滑铁卢”。当时博克被任命为东线德军总司令,他的麾下集结了众多先进装备和精锐人员。

战争初期,东线德军一度创造了:俘虏苏军119万人,自身损失仅13万人的战争奇迹。在之后的基辅战役中,东线的德军又几乎全歼了苏联西南方面军,俘虏60多万人。

可是随着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不利局面,博克和希特勒之间也开始闹矛盾了!于是,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博克被迫辞职。但他辞职后德军在东线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不利了。

于是,希勒勒于1942年1月不得不重新请博克“出山”,让他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复出后,很快就稳定了德军已经有些动摇的防线,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东线德军的继续战斗能力。

可是后来,博克和希特勒又意见不一了:他没有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向顿河弯曲部大举进攻。他的这一举动让希特勒十分不满!希特勒这一次打算彻底和博克决裂:于是在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勒令博克正式“退休”!

此后,希特勒真的再没有重新起用过博克。直到博克全家被英军飞机炸死前,这位名噪一时的德国元帅,其实一直都是赋闲在家的退休状态。

博克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传统军人,他的信条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上级,绝对服从是军人最基本的素养。和其它普鲁士军官一样,博克内心其实也是看不起那些纳粹军官的,认为他们的军人血统并不纯正。

作为一名典型的普鲁士传统军官,博克认为职业军人就不应该去干涉政治,军人的任务只是一心一意打仗!

另外,他也认为纳粹组织也不应该凌驾于国家之上。因此博克一直都没有参加纳粹党,毕竟他的内心对纳粹主义并不是很认同的。

但同时,如果没有纳粹和希特勒的上台,博克可能也就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也正是博克一方面反对纳粹暴行,但又从来没想过反对希特勒和纳粹的重要原因。

后来希特勒把博克解职后,虽然当时博克确实对希特勒变得十分不满,可他还是没有想过去反叛希特勒。德军内部反希特勒的组织曾几次派人拉拢他,结果都被博克给拒绝了。

博克甚至还向“反对者”提出过严厉警告:谁要反对元首,我就反对谁!在这一点上,他至死都还是“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的。

土默特文史资料:巴雅尔讲述爷爷巴静山革命教育往事-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原标题:土默特文史资料:巴雅尔讲述爷爷巴静山革命教育往事-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巴静山,字成全,号寿亭,又名韩仁、韩继业,蒙古族,土默特右翼首甲三佐人,于民国元年(1912)降生在土默特部一个望族世家,世居归化城恒昌店土默特右翼都统府(注1)。民国后,1923年此院落由绥远当局接管,1925年9月1日(民国十四年九月一日)成立归绥区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称绥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巴静山一家迁往乃莫齐召夹道巷9号院(注2:清朝末年由巴静山的祖父福禄所建)。

其十一世祖托博克(注3),于崇德三年,满洲皇太极赏给头等轻车都尉。世管佐领。清顺治四年(1647年),因从征喀尔喀蒙古地方立功,赏给三等男爵,升授都统,接替同宗之杭高之子巴桑,任归化城土默特部右翼都统。

托博克是姓博尔济吉特(清《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之土默特部人。托博克,姓博尔济吉特,世居归化城,1632年(天聪六年)与古禄格、杭高随俄布木洪台吉投降后金,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授三等参领,录属于土默特右翼。

1638年(崇德三年),托博克率子入朝,皇太极授托博克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其子瓦瓦以佐领授骑都尉。1639年六月,赐托博克贡使图门博奇等宴及甲胄、冠服。1640年,福监继位,年号顺治,托博克献驼马,貂皮等。1646年(顺治三年),苏尼特腾机思逃往外蒙古,得到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的援助,清廷命豫亲王多铎统兵征伐之,托博克率1500骑随征,在札济布拉克战役中,土默特官兵阵亡170人。次年叙功,杭高子右翼都统巴桑因军务获罪削职,授托博克土默特右翼都统。

1649年(顺治六年),托博克率500骑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姜襄于大同,屡败叛兵。1670年(康熙九年),托博克卒,赐谥“果壮”,其长子瓦瓦以骑都尉兼袭一等轻车都尉,并加三等男爵,次子古鲁袭右翼都统。有三子:长瓦瓦、次古鲁、季乌布什。瓦瓦与其父托博克同时授一等轻车都尉,世管佐领。古鲁于康熙九年承袭其父轻车都尉兼袭三等男爵。其子拉布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都统兼袭三等男爵,次年卒。都统一职为其叔乌布什承袭。拉布察有二子,长尚第授副都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袭三等男爵,本支承袭职爵延至第八代拉什当鲁布,无嗣。拉布察次子都格尔扎布,下延至第九代福禄时,接替承袭尚第支拉什当鲁布原袭职爵,并授任参领(人称福嘎勒达),福禄子麟阁,麟阁子巴静山是托博克之十一世孙。巴静山曾有一弟一妹,皆少亡。

巴静山7-8岁时,在旧城小东街蒙古老爷庙(关帝庙)私塾念书,其同学有朱实夫、高希柴、殷石麟、赵璧城等。后来转入南文庙土默特小学读书,当时校长是孟学孔。巴在土默特小学毕业后,1929年到北平蒙藏学校(国立北平蒙藏学校)上学。在校学习一年多,17岁便在家庭包办下与时任土默特学校校长土默特文人领袖孟学孔之女孟莲莲结婚,转年18岁时其父亲病故。这样,家无主事之男,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到巴静山的肩上,负起整个家庭责任,因而北平蒙藏学校的学业,只好忍痛放弃了。

巴静山从小与毕力格巴图尔结识年龄相仿,是巴静山奶奶的侄子,与其父亲麟阁是姑舅弟兄,论辈分巴静山叫人家伯伯(叔父)。毕力格巴图尔1929年经佛鼎介绍加入中国青年团,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1930年2月,毕力格巴图尔同高凤英等由佛鼎带领赴乌兰巴托,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特别班学习;同年10月,毕力格巴图尔又被派往莫斯科,入东方大学民族班深造。他们俩从小一起生活学习,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小伯伯”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从巴静山的家庭出身,是土默特旗官僚世家,他已负起家庭责任为一家之主了,完全可以象其他官僚世家子弟一样,过一种悠哉悠哉的少爷生活。但在毕力格巴图尔的影响下,由理解革命道理到走上革命的道路。

毕力格巴图尔,汉名赵璧城,又名姚瑞亭,蒙古族,土默特旗什兰岱村人。1930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4年回国,1934年1月底,毕力格巴图尔与吉雅泰奉命回到归绥(呼和浩特),先在平绥路担任“交通”,后到北京以“蒙政会”驻京办事处交际股股长的身份,借开办“协济”工厂、“义达里宏仁西药店”为掩护,搜集日军情报。1936年1月,毕力格巴图尔由吉雅泰等人介绍,加入中国。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毕力格巴图尔受到日本特务的追捕,避往天津英租界,奉党组织指示开展对敌破坏工作。他所负责的一个小组,曾将日军两艘满载军需物资的轮船炸沉。1938年2月,毕力格巴图尔奉命奔赴冀中,曾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45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任中国工人俱乐部宣传主任。1947年回国。后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十一师副政委、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乌兰察布盟盟长、乌兰察布盟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厅长、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

三十年代初,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实行独裁专政,残酷革命,杀害了许多人,全国处于之中。但革命的真理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它就会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力量,革命者不害怕杀头,前仆后继,不断在前进着。内蒙地区的人,在党的北方局领导下,转入地方活动,坚持革命斗争。就是在这种客观情况下,毕力格巴图尔从苏联学习回来,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为了有利于开展活动,经常住在巴静山家有二年多,因为巴静山家是土默特旗上层统治者福嘎勒达的府邸,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安全掩护的可靠性更大些。

在此期间,毕力格巴图尔给巴静山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很多革命道理。穷人怎么穷的?劳动人民为什么受剥削?为什么压迫少数民族?只有才是劳动人民的解放者,只有在的领导下翻身求解放,社会才能消灭人剥削人;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如苏联那样,才会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美好社会。这时巴静山正在二十岁上下,少年气盛,追求真理的心强,渐渐地接受了这些革命道理。毕力格巴图尔经过一年多的宣传开导,看巴静山已基本接受了这个革命道理,以后便给巴静山介绍认识了纪松林。纪松林是绥东四旗察哈尔蒙古人,也是和毕力格巴图尔一起从苏联学习回来的,纪松林来归绥也住在巴静山家,后又介绍认识了吉雅泰。其实他们是在进行革命活动呢,当时也让巴静山参加些地下活动,既是对他的考验,也是锻炼。毕力格巴图尔叫巴静山来往跑北平,当交通员往北平送信,从北平取款。巴静山到北平就住在西单元二龙坑首善公寓,完成这些工作。在此期间,还介绍巴静山认识了胡凤山,胡凤山也是察哈尔蒙古人。有一次胡凤山得了白喉病,毕力格巴图尔叫巴静山送胡凤山到北平协和医院治疗,巴静山把胡凤山护送到北平,住进协和医院,并在那里陪伴了一个半月,待胡凤山痊愈后,才一起回到归绥。

1934年23岁的巴静山,在毕力格巴图尔指示下,经纪松林保举,来绥东四旗保安司令部工作。这绥东四旗即察哈尔右翼四旗:镶蓝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当时是属绥远省管辖,故其部队建制、给养等均须由傅作义这里拨发。各蒙旗都在归绥设有驻绥办事处。该绥东四旗保安司令是号称长胡子的达木丁苏伦,其参谋长是纪松林,巴静山被委任为驻绥办事处中尉副官,当时胡凤山任驻绥办事处处长。巴静山的主要工作是,每月把绥远省政府拨发的给养、军饷给送到平地泉。同时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受毕力格巴图尔指示,定期去赛汗塔拉附近,经蒙古人民共和国联络人,领取共产国际苏联给内蒙古地区的活动经费。因为他身着军装,有卫兵马匹,取经费比较安全。

巴锐峰著《我的父亲巴静山》、土默特文史资料:巴锐峰——缅怀我的父亲巴静山

注1:俄国人波兹德聂耶夫著《蒙古及蒙古人》、《归化城厅志》、《土默特旗志》、呼和浩特市文史资料第九辑咏岭《土默特两翼都统的兴废及其它》

注3:清《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土默特旗志》、呼和浩特市文史资料第九辑于永发著《土默特蒙古族家谱》、《土默特两翼都统的兴废及其它》

作者简介:巴雅尔出生于1978年,笔名:扎达海 ,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多年来在土左旗担任驻村。热衷于研究蒙古、土默特历史文化。

2006年2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

2019年8月,荣获呼和浩特市第八届“最美青城人”暨2019年度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