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官:我亲历的卢旺达百万大屠杀

中国前驻卢旺达外交官何泗记还记得那年的春天,新上任的总统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为死难者遗体举行厚葬仪式。他们把乱葬岗里的六千多具尸体都挖出来,用白色塑料布包好,其中女总理和农业部长等体面人物一人一口棺材,普通老百姓的尸骸,则上百具放在一起,装进硕大的一只木箱子。“空气里头都是腐烂尸体的臭味”,作为中国大使站在最前排观看的黄舍骄说这句话时,顿了一顿。

1994年4月6日,中国外交官何泗记在遥远的非洲国家卢旺达醒来,照例打开收音机,调到卢旺达国家广播电台的频道。这个刚刚打了3年内战的国家几乎没有报纸,每天只能通过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

“总统的座机被打了下来,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一段沉痛的话语从广播中传出。

此时,在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担任一个研究室主任的何泗记突然心头一紧,但此时的他,没有料到,此生将经历一场人类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何泗记初到卢旺达时,北边传来枪炮声稀松平常——从1990年开始,以卡加梅为首的卢旺达反对派卢旺达爱国阵线(以下简称卢爱阵)就开始往南攻打政府军。最凶猛的时候,卡加梅曾经率部打到离首都基加利仅37公里的地方。

战火整整燃烧了3年后,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双方签署阿鲁沙和平停火协定。而作为一个外交官,何泗记清楚地明白,和平协定下有关军队合并和政府权力分配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以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为首的胡图强硬派,与卢爱阵以及内阁中胡图族温和派的一场政治角力,正开始由公开的战争,转向以暗杀为主要手段的内斗。

大屠杀发生前不久,时任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黄舍骄在官邸宴请卢旺达外交部官员,席间饭桌上有人突然说了一句:“现在连外长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了”。紧张瞬间蔓延开来。

当时,哈比亚利马纳领导的胡图强硬派在内阁话语权上已经日渐颓败。相反,胡图温和派的代表女总理和外长正当势。因此,强硬派对胡图族温和派和图西族的暗杀事件偶有发生。

与此同时,不管是武装反对派卢爱阵也好,胡图政府军也好,都在加紧储备军粮、军备,加强武装。“双方准备大干一场,这样的情报我们是掌握了的。”因此,中国使馆早已做了几套预案。

当时的大使黄舍骄老先生正好到使馆满一年,给国内打了报告回国休假数天。黄舍骄是大屠杀发生前三四天动身离开卢旺达的。

“4月6日,在布鲁塞尔转机间隙,我坐在宾馆里打开电视,看到卢旺达总统座机被打下来的消息。”黄舍骄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大使不在,具体事务由当时的参赞陆曙东主持。很快,根据国内指示,他们成立了留守小组,共七八个人。何泗记是留守小组的领导小组成员。

一开始,中国大使馆只是在观望,除了通知在卢旺达的中资企业人员和中国公民都到大使馆避难外,起初并没有打算撤离。

4月7日,由于认定是卢爱阵打下了总统的座机,胡图族军队和胡图人组成的民兵开始对图西人和胡图族温和派展开报复行动。女总理阿加特和保护她的10个比利时军人惨遭毒手。同一时间,北边的阵地再次枪响。

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所处的山头位于战区之中,住宿区和食堂正好隔了一个院子,工作人员要吃饭时,只能等枪声稀疏时,猫着腰爬过绿化带,一路小跑到食堂吃饭。子弹也常常落到宿舍里。当时的经济参赞说,员工们都吓得晚上睡不着。

后来,所有滞留人员都集中到使馆总部,共四五十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床,只能打地铺,男的住大会客室,女的住小会客室。

在4月7日直到12日撤离前的这段时间,何泗记和其他人一步也没有离开使馆。他从使馆的信息渠道听说,比利时、孟加拉、加纳等国维和部队,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都陆续擅自撤离。

法国的一名上校还给中国使馆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为中国公民提供撤离的军用飞机。结果等来的是两天后法国大使已经在法国领土上接受采访的广播。“我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这位法国大使说。不止是法国,大部分外国使领馆当时都已经全馆撤走。

4月12日早上,何泗记起床往窗外看了一眼,发现使馆门前的大道上停了一大溜车子,一些胡图族上层的人拿着大包小包正在搬行李。“在干嘛呢?”何泗记问了问使馆的本地雇员。雇员回答他说:“这是临时政府的撤离车队”。原来,卢爱阵正在一步步往首都攻打,临时政府打算往西边避难去了。

“这时候我们才正式启动第一批人员撤离计划”。何泗记说,航班早已停飞,只有陆路可选,北边是战区,中国和反对派卢爱阵又不曾交往,于是决定乘车往南去布隆迪。撤离时,使馆车上绑着一面五星红旗,一面白布条扯下来做的白旗。“白旗是为了让路边荷枪实弹的军人明白,不是武装或抵抗力量。

“但他们还是被敲诈了一些财物,所幸生命都没有受到威胁。”留守的何泗记后来听撤离的同伴说起。

4月12日之后的使馆更加空荡荡,但还算安全,何泗记和留守组只能百无聊赖地待在里面。事实上,直到那会儿,他都没有看到后来世人所知的血腥画面。

但有一天,中国使馆在别处一个仓库的留守人员来电话求助,仓库不时被当地人骚扰,更关键的是,他断粮了。

首都基加利是个很小的城市,但原本不长的路程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情况下变得漫长而令人烦躁。

有的时候是军人扛着枪守卫的关卡,而多数时候是当地老百姓拿树枝或石头拦在路中间设的障碍。

如果不是三番几次会被拦下来并要求摇下车窗,何泗记一点也不想往窗外望——他随即就看到了此前一直听闻的情况,一个个残缺不整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马路边、水沟里,蚊蝇嗡嗡地环绕着那些可怜的肉体。而站在自己车前的活生生的人,装扮乍一眼让何泗记觉得滑稽——他们拿着非洲砍刀、长矛、锄头、木棍等农具,腰间用柳条绑着腰带,头上有些还系着白布条。“年纪小的你甚至会觉得怎么像咱们的王二小。”何泗记说。他们的表情看起来莫名其妙地正义凌然,眼神又的冷漠深邃。直盯着眼珠子望进去,好像是空洞的黑色。

“我没有亲眼看到杀人,”何泗记的口气里,好像有一丝没有目睹那惨无人道之暴行的庆幸。

当时,何泗记和同事是坐了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的装甲车去军用机场,坐进装甲车,一点也看不到外头。到了机场等候军用飞机时,一位其他国家的撤离人员问他:“你走了首都到机场那条大道吗?”

“整条路上都是垒起来的一具具尸体,恶臭难耐。”那个外国人用一种惊吓过度的眼神看着他说。

他还记得次年的春天,新上任的总统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为死难者遗体举行厚葬仪式。他们把乱葬岗里的六千多具尸体都挖出来,用白色塑料布包好,其中女总理和农业部长等体面人物一人一口棺材,普通老百姓的尸骸,则上百具放在一起,装进硕大的一只木箱子。

“空气里头都是腐烂尸体的臭味”,作为大使站在最前排观看的黄舍骄说这句话时,顿了一顿。

68岁法国爱“小鲜肉”靠在足球员帅哥怀里这合影真甜

原标题:68岁法国爱“小鲜肉”,靠在足球员帅哥怀里,这合影真甜

要说现在谁是与总统年纪相差最大的,法国布丽吉特可是要摘冠了,布丽吉特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可是相差24岁。两人的感情,从一开始不被人看好,到现在多年如一日的恩爱,真是告诉了世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是存在的。

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恩爱,和布丽吉特有着很大关系,虽然已经是花甲之年的布丽吉特,内心却住着一个少女。布丽吉特的性格,热情浪漫,人缘也极好,每一个与布丽吉特相处的女性,都被她的热情给吸引。此前,布丽吉特参加法国奥尔良医院第31届Yellow Pieces系列的发布会,布丽吉特参加这个发布会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友迪迪埃·德尚撑场子的,迪迪埃·德尚是布丽吉特多年的好友,还是足球队的主教练。

参加活动当然有合照,合照中的布丽吉特和迪迪埃·德尚蹲在一群小朋友面前,两人动作亲密,在镜头面前毫不介意牵手,这是法国女人独有的热情与浪漫吧。

布丽吉特不仅仅是对多年好友迪迪埃·德尚举止这样亲密,和迪迪埃·德尚的足球队员合照,也是十分亲密。能和自己国家合照,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迪迪埃·德尚足球队的球员们没有放弃这次机会,主动的向前和布丽吉特合照。有一张和足球队员的合影是这样的,布丽吉特靠在帅气的足球队员怀里,显得十分甜蜜,一点也没有法国的架子,而且照片中的布丽吉特显得和球员年纪相差不大,乍一眼看像是姐姐和弟弟的合照。这样的亲密合照,在布丽吉特眼里不算什么,这是自己性格热情浪漫的原因,她不希望年龄束缚住自己的行为,真的像是少女一般充满着阳光,热情的和身边的朋友们相处。

想必马克龙至今深爱着布丽吉特,大部分就因为她的热情性格吧,想当年,布丽吉特还是马克龙的法语老师,当布丽吉特第一次走进教室,马克龙就被吸引住了。如果说当初的布丽吉特,容貌依旧很好看,那么现在已经人老珠黄的布丽吉特,又是靠什么抓住马克龙的心的呢?不出意外的就是布丽吉特的性格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毫无疑问,布丽吉特就是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即使现在,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结婚多年,但还是喜欢在大众面前撒狗粮,不愧是浪漫的法国,遍地可见浪漫。布丽吉特也很支持马克龙的工作,在马克龙成为总统那天,布丽吉特携着她的一大家子人来给马克龙加油,还为马克龙撑场面。有时候,两人坐在台下好好的,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热吻,所有的爱意都包裹在一个吻当中,有时候是布丽吉特主动,有时候是马克龙主动。不管怎么说,结婚多年的夫妻,还是相差24岁的姐弟恋,还能保持这种恩爱,真是难得。

热情的布丽吉特,总是能收获许多好的人缘,谁不想和一个开朗的人做朋友呢。也正是因为布丽吉特这样的浪漫热情性格,让马克龙对她深深着迷,这样恩爱的夫妻,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献上我们的祝福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最后一名主要逃犯证实已于2006年死亡

普罗泰斯·姆皮兰尼亚(Protais Mpiranya)是前卢旺达陆军总统卫队指挥官,因参加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灭绝而被通缉。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报道,一队多年来一直在追踪他下落的联合国调查人员证实,他们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坟墓中发现了他的遗体,证实他已于2006年死亡。

调查发现,在津巴布韦至少躲藏了四年的姆皮兰尼亚2006年因罹患肺结核,重病不治身亡。他的家人和前同事一直试图隐瞒他的死亡和落葬地点。

“我们最终确认了他的死亡,确定他不会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这是一种安慰。”一名参与调查的官员说。

1994年4月,姆皮兰尼亚在卢旺达极端分子发动民族清洗攻势时指挥着总统卫队营。他被控在种族灭绝的策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包括训练军事组织并发放武器。总统卫队在他的领导下被控刺杀了总理阿加特·乌维林吉伊马纳(Agathe Uwilingiyimana)和临时担任其保镖的十名比利时维和人员。

在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中,大约80万图西族人和温和的胡图族人在100天内被胡图族极端分子杀害。事件发生后,姆皮兰尼亚随即前往喀麦隆。

2002年,因为这些以及其它罪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对姆皮兰尼亚提出起诉,指控他犯有种族和战争罪,并对他发出了逮捕令。随后,联合国负责处理卢旺达和南斯拉夫悬而未决的战争罪案件的一个机构开展了相关调查,以追查他的下落。

出自于非洲贫民窟的他是切尔西传奇更是全英超最伟大射手

2018年,40岁的德罗巴,在凤凰重生(另译:菲尼克斯新星)没能用一座冠军奖杯告别,他败给了比他更年轻的晚辈后生们,至此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球员生涯。遗憾与否?

对这位闯荡过三个大洲多国联赛的老将来说,他参加过的决赛不计其数,输赢都有,他习惯了;可是对一位战功卓著的球员来说,那仅仅只是他无数个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片段、一段缩影而已。

几个世纪以前,科特迪瓦曾是西非地区的经济、贸易重镇,因而招致了许多垂涎的人,后来又与法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拥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法语名字“象牙海岸”。不过在这片与几内亚湾相邻的沃土上,同样也孕育着许多挚爱足球的孩子,1978年3月11日出生在这里的迪迪埃·德罗巴就是其中之一。

地处西非地区的科特迪瓦,曾经也是一片富饶、繁华之地,然而因为殖民、战乱、内斗等缘故,它变得面目全非、残垣断壁。为此,生活在这里的孩子自然无法与欧洲的,甚至是南美的相比,虽然他们也喜欢踢足球,也渴望成为职业球员,但是赋予他们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条件更是艰苦到让你无法想像。

来自阿比让省的德罗巴,小时候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幸好他有一个曾是科特迪瓦国脚,后来又在法国发展的叔叔,这才把他带到了法国继续自己的足球梦想。那一年,德罗巴只有5岁,踢的位置是右边后卫,而他为了加入一家俱乐部的青年队,曾经辗转于法国国内的多个俱乐部。不过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愈发强壮的他很快就得到了赏识。1991年,13岁的德罗巴加盟了瓦讷俱乐部,而且他很快就在主力阵容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从那时起,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凭借当球员的收入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家人了。

不久后,德罗巴的心气越来越高,他想去一个更大的舞台发展,他希望能够加盟法甲豪门巴黎圣日耳曼,但那次试训的结果并不好,巴黎圣日耳曼拒绝了19岁的他。正当他有些心灰意冷,独自一人默默离去之际,来自法乙的勒芒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原本勒芒俱乐部的主席对于德罗巴并不感冒,他不清楚这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到底有何能为,是否会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可是在时任勒芒主帅威斯特洛普不遗余力的举荐,以及一番,“我发现了一名前锋的好苗子,我要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言论下,勒芒最终给德罗巴提供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合同,而德罗巴也以各项赛事72次出场、15个进球的数据,伴随它渡过了五年起起伏伏的岁月。

接下来,一切开始逐渐步入正轨,身体条件、技术能力愈发成熟的德罗巴,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他凭借自己在法乙联赛中不断积累的名气、斩获的进球,得到了法甲甘冈俱乐部的赏识,与日后成为法国国脚的马卢达组成了一对无坚不摧的锋线搭档,将甘冈这支每年都在为保级而战的鱼腩球队,一举带到了法甲第7名的成绩。

那一刻,他得到的不只是来自各方的赞美和表扬,还有一份他根本没想到的意外惊喜——来自法甲豪门马赛向他提供的一份合同。要知道,德罗巴从小就是一名马赛的球迷,这一刻如果不是梦想成真、梦想照进现实的话?又是什么呢?

2002年7月1日,刚刚成为马赛新任主教练的佩兰(前国足主教练),对球队的阵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希望球队能打出漂亮的进攻,并以进攻带动球队前进,从而逐步威胁到里昂在法甲的统治地位。

经过了一个赛季的不断尝试与磨合后,佩兰发现制约球队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锋线的攻击力,他认为自己需要一名能够源源不断进球的超级射手。因此经过不断的考察、对比后,他打造出了一条在法甲联赛中堪称是梦幻的“非洲”锋线组合——德罗巴、马莱、易卜拉欣·巴卡约科、米多。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引援就是:以330万英镑的价格,从甘冈签下的德罗巴。几乎是与此同时,德罗巴还谢绝了法国队的邀请,顺利敲开了科特迪瓦国家队的大门。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初来乍到的德罗巴与球队完成了无缝对接,似乎他就是专门为马赛打造的一块拼图一般,让佩兰为球队设定的战术一次次发挥得淋漓尽致,拿下一场场胜利。即便那个年代的法甲还处在里昂“一超多强”的天下,那个年代的法甲射手榜上还有保莱塔、西塞、农达这些足够伟大的名字,可是德罗巴却依靠蛮不讲理的方式,仰仗自己的身体优势不断的进球,将马赛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一步步缩小,将个人的数据逐步提升,直至和那些享誉已久的射手足以并肩而论。

于是,一个赛季下来,并不被多少人看好的德罗巴,意外的以35场联赛、19个进球的数据杀入了法甲射手榜的三甲,又意外的以各项赛事55场、32球的数据,当选了2003/2004赛季法甲的最佳球员、法国足球先生,甚至他还入围了世界足球先生的候选名单,与罗纳尔多、齐达内、菲戈等同台竞技。而他所效力的马赛,也化身为了一匹黑马,在许多人根本不重视的情况下,成功闯进了欧联杯的决赛。

或许有那么一段时间,在马赛无比开心的德罗巴,真的打算在这座法国最大的港口走完一生,或者说是走完自己的球员生涯。然而因为2003/2004赛季的一场欧冠比赛,他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决定踏过英吉利海峡,去那片天地找寻一个更伟大、更辉煌的明天。

那一天,他对阵的是穆里尼奥率领的波尔图,德罗巴像以往那样倚住了对手的后卫,继而杀入禁区,顺利攻破了对手的球门……赛后,对他赞赏有加的穆里尼奥找了个机会告诉他,“执教波尔图的我,现在的确没有足够的资金签下你,但是有朝一日我去了其他球队,你就是那名我最想要得到的球员”。此外,穆里尼奥还告诉他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一名好球员,但你要是想成为最佳,那么你就得为我效力”。

多年后再去回首这段往事,好像也是因为这句话,才正式拉开了德罗巴与切尔西长达十年的情缘。

2004年夏天,得知马赛正在与切尔西接洽后,德罗巴起初并不认为自己会离开马赛,他觉得自己在马赛过得很开心。然而因为穆里尼奥的缘故,他在给马赛留下了2400万英镑的转会费后,空降斯坦福桥,穿上了切尔西的蓝色战袍,毅然登上了那艘被称为“切尔斯基”号的豪华巨舰。

21世纪初期的英超赛场,虽然激烈程度远非今日可比,但身体对抗已是家常便饭。初来乍到的德罗巴,一时间要陷入和对手中后卫不断的肉搏战中,对手没有怕,怕的反而是身体条件出色的他自己,因为他紧张了!在那个球迷、媒体对他都不太熟悉的环境中,人人都认为,德罗巴将是与亨利、范尼斯特鲁伊这对“绝代双骄”在射手榜上争风吃醋的第三人,结果直到联赛第3轮,客场面对水晶宫时,德罗巴才依靠埃辛的传中球,找寻到了自己加盟切尔西以来的联赛处子球。

意外的是,这粒联赛的处子球并没有让德罗巴尽快步入正轨,开始源源不断的收获进球,反而在切尔西不断的征程中,他的状态变得起起伏伏,有时候突然一鸣惊人,有时候在面对像伯明翰这样的鱼腩部队之际,竟然会打偏近在咫尺的单刀球。

那段岁月的德罗巴不断受到来自场外、媒体的批评,而他自己的内心也慢慢回荡起了一段声音,“或许回到马赛会让生活变得更好,但我是一名战士,我要继续留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彼时,只有穆里尼奥坚定的站在了他这一边,并且告诉所有人,“等他(德罗巴)离开切尔西的时候,再去评价他”。

恐怕是受到了穆里尼奥一番言论的感激,也可能是受到了穆里尼奥暗中的点拨,在那一年的冬天来临时,德罗巴逐渐找到了在英超立足的办法——不再往禁区外面跑,不再考虑自己长途带球奔袭,不再考虑玩个脚下技术过人……从“魔鬼赛程”开始之日起,他便学会了仰仗自己的身体条件碾压对手的防线,几乎每次出现在小禁区内都是威胁。联赛杯决赛,是他在加时赛中完成绝杀,帮助切尔西3:2击败利物浦登顶,整个赛季他又用10粒进球、5次助攻的表现,帮助切尔西打破曼联、阿森纳的垄断,登顶英超。

接下来,2005/2006赛季,一个可怕的德罗巴出现了,在进球、助攻,大号“两双”的数据加身之下,切尔西如何不能卫冕呢?但这一年,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觉得,德罗巴非常伟大的事。

在成功获得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出线权后,德罗巴与队友们一起在赛后高呼,“请宽恕我们,我们实现了诺言,我们厌倦了战争,我们的国家正在分裂,我们要和平,我们希望举行选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喜的是,世界杯进行期间,兵戈已久的科特迪瓦国内果然停战了;更可贺的是,世界杯后的非洲杯预选赛,比赛场地被选在了叛军首都布瓦凯举行。

国家队的赛事暂时告一段落,重回伦敦的德罗巴,不论是从竞技状态、个人气场,还是知名度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他变得愈发成熟,更加强大,攻击球门的方式更是蛮不讲理。因此,我们才赋予了他“魔兽”这个外号,而且我们都希望时年28岁的他能够伴随切尔西更久一点。

虽说此时的切尔西已经没有了被德罗巴视为“恩师”的穆里尼奥,可不论是在格兰特、斯科拉里、雷·威尔金斯的手下,还是希丁克、安切洛蒂、博阿斯的手下,德罗巴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即便财大气粗的切尔西在转会市场上仍旧一掷千金,锋线上的射手们来来往往,前有克雷斯波、舍甫琴科、皮萨罗、阿内尔卡等足坛名将,后有斯图里奇、博里尼、卢卡库等年轻人的不断成长,以及“圣婴”托雷斯的加盟,但是绕了一大圈之后,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德罗巴就是专门为切尔西量身打造的一员锋线大将。

此刻,不妨去回顾一下切尔西在“后穆里尼奥一进宫时代”中斩获的荣誉:2008/2009赛季的足总杯冠军、2009/2010赛季的英超冠军与足总杯冠军、2011/2012赛季的欧冠冠军与足总杯冠军、2014/2015赛季的英超冠军和联赛杯冠军。每一项都有德罗巴勇冠三军的身影,每一项都参杂了德罗巴的汗水和努力。但是在2012年夏天到2014年夏天这段时间里,德罗巴与切尔西却是绝缘的,因为他先辗转来到了中超赛场的上海申花,之后又效力过土超联赛的加拉塔萨雷。

尽管因为合同等一系列问题的缘故,德罗巴在中超赛场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可是在为上海申花出场的11场联赛中,他还是奉献了8球、2助攻的数据,效率非凡,可以说几乎每场比赛德罗巴都有贡献。接下来,移师土耳其的德罗巴也曾在2013/2014赛季欧冠联赛的1/8决赛中,再度回到斯坦福桥球场,看台上的球迷眼见这位昔日切尔西的绝对王牌归来,一时间感慨万千、难以言喻,甚至还有人为了这一次重逢,特地打出了“Drogba Legend(德罗巴传奇)”、“King of Bridge,Forever Drogba(蓝桥之王,永远的德罗巴)”等字样的巨型横幅。

此时的切尔西已经是穆里尼奥“二进宫”时代,远远望着看台上把自己奉为神明一般的众多拥趸,德罗巴再次抬头,仰望这片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天空,突然觉得,在外漂泊了两年,可是似乎自己一直没有离开这里,而这里好像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皆大欢喜,切尔西与他签下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合同。魔兽归来,王者归来……回归的德罗巴将在2014/2015赛季,以36岁的高龄继续征战绿茵场,继续为切尔西披挂出正。

2015年5月24日,已经提前加冕英超冠军的切尔西,坐镇主场在最后一轮的英超比赛中,3:1击败桑德兰。这一次,首发出战的德罗巴戴上了队长袖标,最后一次登场的他在两队球员的列队欢迎中出场,而为了让他接受全场球迷的掌声,穆里尼奥特意安排他在第29分钟被迭戈·科斯塔替换下场。

掌声响起时,威廉、斯图里奇、阿兹皮利奎塔这些后辈不约而同的将他抗在肩头,就像是他过去一次次一人把球队抗在肩头前进一样,而这既完成了切尔西锋线任务的交接,又完成了一次时代的交接……

之后,不服输的德罗巴还要再战,年近不惑的他远渡重洋,加盟了美国职业大联盟中位于法语区的蒙特利尔冲击,继续在赛场上发挥自己的余热。2015赛季,焕发了第二春的他在37岁的高龄之际,登场14次,打进12球、助攻1次,一跃成为了队中最具威胁的攻击点;2016赛季,已经年满38岁的他再接再厉,登场25次,打进10球、助攻4次,仍旧是队中最具威胁的攻击点。

2018赛季,德罗巴很清楚,已经39岁的自己不可能再像年轻人那样肆意奔跑、冲刺、进球,于是他以股东兼球员的身份,来到了美国职业大联盟第二级别的一支球队——位于菲尼克斯(又译:凤凰城)的凤凰重生。一边在这里尝试管理俱乐部,进行商业开发,一边继续自己登场、进球的脚步。

2018年11月,带领凤凰重生一路杀进美国足球联赛总决赛的德罗巴,或许梦想过自己率队加冕的一刻,然而结果却是一场失利。赛后,走向场边的他,努力告诉队友和球迷,“不要哭,不要哭……”,但他的内心里恐怕早已滚落了无数滴泪水,因为20年的职业生涯至此全部结束,不说再见,可是再见也不用再说。

未来的某一天,若是我们想起了切尔西的陈年旧事、象牙海岸的美丽风景、凤凰城的俱乐部……我相信你的心中一定会突然泛起一片涟漪,毕竟那些故事里都有德罗巴不可磨灭的身影,可是现在我们只想对他说一句:

法国爆发5万球迷黑脸迎接姆巴佩!迪迪埃·德尚与球员发生冲突揭穿内奸

原标题:法国爆发,5万球迷黑脸迎接姆巴佩!迪迪埃·德尚与球员发生冲突,揭穿内奸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世界杯。阿根廷和法国争夺榜首。最终,梅西队笑到最后。阿根廷以7-5险胜法国进入点球大战,这意味着阿根廷正在争夺中,马丁内斯也是世界杯最佳射手,与法国门将雨果洛里斯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甚至没有打进像样的进球。救球。对阿根廷贡献最大的当然是梅西了。他在决赛中打进2球,在7场世界杯比赛中打进7球助攻3次。他的表现堪称完美。

事实上,法国队在决赛前45分钟的表现就像一支业余球队。为什么会这样仍然是个谜。不过,法国国家队内部的争吵早已化解。如果他们联手,法国国家队其实很有机会完成防守,24岁的姆巴佩不高兴了。法国在世界杯上获得亚军后,50,000名球迷欢迎巴黎。但是姆巴佩一直黑着脸,没有笑容。老将格列兹曼说服姆巴佩让他开心。球迷庆祝。如果法国国家队的领袖有负面情绪,那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Mbappe不解决是有道理的。他在世界杯决赛打进3球,7场8球获得金靴奖。

如果他的队友再好点,法国肯定有机会在常规时间战胜阿根廷,就不用去点球大战了。对于法国国家队的内讧,外媒不断披露细节。教练迪迪埃·德尚和球员小图拉姆甚至发生了言语冲突。据报道,分开后,德尚说了以下一句话:“上帝,这不可能,你根本不听我的命令。”可能是两人在战术上存在差异,德尚认为小图拉姆没有听他的话。

事实上,德尚在正常时间的中场休息时非常生气。当时,法国队半场0:2落后。这种在决赛阶段的表现非常难得。

迪迪埃·德尚在更衣室演讲时用力拍打桌子,似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迪迪埃·德尚是对的,阿根廷打进了决赛,但他们没有。态度决定一切。阿根廷队开局就拼尽全力,但法国队似乎还没有醒过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是姆巴佩,法国队会惨败给阿根廷队。

据记者罗曼·莫利纳报道,一些法国球员认为他们的更衣室里有一个叛徒暴露了法国国家队的内政。那个人就是帕瓦尔。帕瓦尔在队内饱受质疑,甚至包括登贝莱在内的多位球员都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

但是,如果看决赛的话,登贝莱是最没有资格批评帕瓦尔的。如果不是他发挥不佳,阿根廷也不会提前赢得点球打开局面,法国队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

法国队在世界杯决赛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他们里面肯定有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在阵容配置上,法国队遥遥领先于阿根廷队,但输给了对手。接下来,法国国家队可能会换帅,德尚大概率辞职,齐达内是法国队主帅的潜在人选。